尊龙凯时,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尊龙凯时APP下载
近年来,四川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推出了不少惠民举措。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十四五”期间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10月23日,在“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住房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张泽民就此情况作介绍。
张泽民介绍,四川脱贫人口总量居全国前列,同时,现存农房量大面散且结构形式复杂,大多缺乏科学设计和施工,底子薄。住建厅始终将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通过务实举措,全力以赴保障住房安全。
具体而言,首先,严密筛查监测,确保“应改尽改”。住建厅联合多部门不断优化完善动态监测机制,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被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23万余户,超额完成五年目标任务。
同时,创新省级财政资金保障方式,采用“中央资金先行下达、省级财政清算后补”的模式,极大稳定了困难群众预期,调动了群众主动改造的积极性。“十四五”期间,累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超过44亿元,安排省级财政资金超过11亿元。
第二,坚持阳光公开,确保群众利益。四川建成运用“一卡通”阳光审批系统,相关部门在线上联合审批监督,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户,实现“阳光审批、阳光监督、阳光发放”;制定出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绩效;连续两年将农村危房改造纳入住建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紧盯关键环节,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落实不走样。
第三,严把技术关口,保障改后住房安全。在制度建设上,为改进传统农房自建自管自用模式,我们修订《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完善农房全过程管理制度设计,明确建设管理中的各方责任,加强施工关键环节质量把控。
在政策和技术支持上,编制、推广结构安全、造价经济、功能实用、建筑美观的农房通用图集,形成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或具有地域特色的新范式;加强过程管控,新建农房的地基基础、结构形式、墙体厚度、建筑构造等均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建筑施工条件;鼓励利用乡土材料,选用装配式钢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在16个县探索实施新建农房“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引导群众主动规范建房。
在人才培养上,持续培育农房建设实用性人才,遴选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机构35家,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建设带头工匠遴选,举办川渝第一届乡村建设工匠技能竞赛。
目前,全省已有乡村建设工匠6万余名、乡村建设指导员1000名,建成一支扎根乡村,投身农房和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