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尊龙凯时APP下载为深入贯彻习“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蹄疾步稳推动我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提质扩面。“重庆发改”微信公众号将持续宣传我市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改革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
新山村街道作为重钢历史文化传承核心区,其重钢老宿舍曾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沪汉青年“工业救国”的“奋斗摇篮”,见证工业辉煌且承载超2万名重钢大学生就业,如今却因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陷入困境,3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达8.2%、创业成功率不足3%,老宿舍无法满足现代青年居住需求,出租率不足30%。新山村以友间公寓为突破口,以“515模式+就业创业”双轮驱动,通过升级硬件设施、引入数字管理、配套特色服务等措施,让448套房屋实现100%出租率,聚集500多名青年。助力钢城青年从“住有所居”走向“心有所属”。
    
一是5分钟高效服务环。以友间公寓为核心,步行5分钟内,“渝邻汇”能办社保、户籍等业务,家庭签约医生24小时响应健康需求,超充站、便利店、社区食堂全覆盖,解决“办事难、看病急、吃饭愁”的日常痛点。
二是10分钟特色服务环。10分钟步行范围内,依托“渝好空间”推出“好梦童年”“好业工坊”等项目,提供早教、技能培训等。采取“民办公助”模式构建“四位一体”养老体系,推行“1+6”中心带站服务方式,运用小程序,实现“互联网+”养老模式,满足老年人食住养等需求。
三是15分钟品质服务环。15分钟能到“文图分馆”看书、“城市书屋”自习,“活力钢城”CityWalk能打卡工业风文创市集,定期举办“街BA”篮球赛、青少年体育舞蹈赛等赛事,实现“学有所教”“乐有所享”“动有所趣”。
比如,以前居民办社保要跑3公里外的政务大厅,排队半天还不一定能办好;现在下楼5分钟到“渝邻汇”,半小时就搞定了,这正是新山村“515优质服务模式”带来的改变。街道围绕青年“5-10-15分钟”的需求,织成了一张“民生保障网”。
    
一是青年“职住一体”服务。依托“义渡就业列车”,线万个,通过大数据分析青年就业偏好,精准推送适配岗位。为创业青年提供2万元创业补贴,在“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街区”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并配备智能门禁和共享办公预约系统。
二是残疾人“体面就业”服务。依托润邦彩虹家园,收录残疾人技能特长和就业意向,利用智能匹配系统推荐数据标注、直播带货等岗位,同时配备手语翻译软件和辅助设备。
三是柔性就业服务。打造“义渡巾帼非遗工坊”“环湖市集”,为宝妈、“4050”人员提供居家工作机会,通过智能订单系统派发手工活,支持在家结算。开展月嫂等职业培训,帮助相关人员获取资格证书后对接家政公司,实现兼顾家庭与就业。
比如,蒲红曾是一个怀揣手工梦想却“无处安放”热情的普通居民,转机来自社区推荐的工坊培训,她系统学习基础针法、创意设计、材料选用等,快速吸收知识,作品褪去青涩。如今她已是工坊“主理人”,安排课程、指导学员、对接订单,还主动走访辖区妇女,按大家的时间和特长分配岗位,带动更多人靠手工让日子更红火。
    
一是全生命周期服务覆盖,让居民生活更安心。从“5分钟”的基础健康保障,到“10分钟”的成长照护,再到“15分钟”的精神文化满足,“515服务环”形成了“从摇篮到暮年”的全阶段服务闭环,解决“办事远、就医难、照护愁”问题,提升生活便利性与稳定性。
二是全链条就业创业保障,让群体发展更放心。针对青年、残疾人、灵活就业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岗位适配+培训指导+资金支持+生活配套”服务,破解“就业无门路、创业无底气、顾家难工作”痛点,助力找到适配发展路径。
三是特色服务IP塑造,让区域品牌更暖心。通过“新尚仁”服务品牌、“义渡就业列车”“残疾人白领转型”等特色民生服务IP,落地“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鲜活“美好新山村”形象,吸引更多人在这里扎根生活、干事创业。
比如,翠园社区居民唐翠兰从业理发40年。2009年在社区开“唐姐理发店”,16载坚持“3元理发”,技术全面,常为行动不便老人免费上门服务。店设无人“专属收银盒”成社区“诚信地标”,以善举践行“新尚仁”服务品牌内涵,诠释“小生意里的大情怀”。